工业和信息化部:研究印发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专

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记者11月3日获悉,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李乐成在《党建》杂志上发表题为《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》的署名文章。文章指出,工信部将提出实现新型工业化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制造业应用“双向赋能”的战略目标。其中,完善政策体系,研究实施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专项行动实施意见,发布重点产业、关键环节、重点领域转型智能化任务,发布人工智能在企业生产中应用的实施指南。当前,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,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,2024年我国主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,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超过5000家,国家级人工智能专家和“新巨人”企业将超过400家,以人工智能为动力的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。同时,产业基础日趋坚实,赋能应用成果显现。文章指出,我国电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,建成万卡规模智能计算集群很多地方。数据源不断丰富。截至今年6月,我国已建成优质数据集超过35000个,总量超过400PB(1PB=1024TB),覆盖钢铁、石化、煤炭等主要行业。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。中国宝武、中铝集团、国家电网、中国联通等。文章指出,工信部将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制造业应用“双向赋能”。一方面,聚焦技术供给,推动“智能产业化”;另一方面,将专注于赋能应用加速“工业智能”;总体上强化产业生态,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方位、深层次、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。这包括加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。加强算力供给,综合利用现有支撑渠道,加快突破高端芯片、高速互联等技术,推动智能芯片软硬件协同发展建设。建设计算互联平台,加强算力调度协同攻击算法模型,加强语言、视觉、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究,突破类脑智能、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。发展产业细分领域的大型车型,鼓励大小车型合作。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。完善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专项行动政策研究体系,印发实施意见。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制定指导意见重点制造业智能转型路线。加快智能产品装备创新,推动人工智能手机、电脑人工智能等消费终端升级,加快人形机器人、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应用,推动新能源汽车、数控机床等智能连接大型模型深度融合。重点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做强业务。培育生态主导企业,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投入,开展重大科技活动,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主导企业。支持中小企业分层发展,加大对中小企业算力、数据、情境等的支持力度,培育更多人工智能专业化、新型“小巨人”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制造业单项冠军。我-优化 ang kapaligiran sa pag-unlad ng industriya。加强标准领导,充分发挥人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,加快制定行业急需标准,分类推动基础标准发展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充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,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早、小、长、难技术。引导产业聚集,建设人工智能领域高品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增强茶基础共性技术供给能力。加强安全和保修管理。提高技术保障能力,加强研究深度合成造假、算法安全防护、训练数据保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,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响应水平。推进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监测,加强安全检测评估和服务供给,探索研究分级分类安全管理办法。加强科技伦理管理,完善法律法规,强化行业自律,提高企业规避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能力,引导行业健康发展。 (记者郭倩)

Related Posts

Comments are closed.